2012-11-12 17:16 / Richyli.com 李怡志
Test
16:49 / Richyli.com 李怡志
Test location
15:53 / Richyli.com 李怡志
Test from mobile
標籤: test
2010-02-13 22:58 / Richyli.com 李怡志
我們是一個平淡平凡平淡的,華人漢人台灣人家庭,吃穿很簡單。農業時代畢竟過去了,但華人的傳統卻不容易消散。
年夜飯自己吃的都很簡單,反而是拜拜的比較複雜。拜拜的都不是今天吃,所以就不介紹了。
年夜飯基本上就是一個大鍋。簡單樸實無華大概就是這樣:
雞湯:
很平凡的香腸:
肉捲?
一點點酒精:
當然,「檯面下」還有大量的「金錢交易」,數百個「小朋友」身裹紅袍這裡來那裡去的,十分熱鬧。
祝大家虎年新年快樂,身體健康,世界不要有戰爭,人類不要有歧視,再見。
因為我們家的太平凡了,所以朱學恆要我可以連結一下別人家的:
2010-01-30 12:57 / Richyli.com 李怡志
很多政治人物喜歡操弄意識型態、操弄族群,畢竟要培養真正有公民意識、獨立思考的選民,是有很高風險的,也很困難的。這些選民未必回頭會支持你,委任你。
但不知道這些操弄者有沒有想過,這種操弄方法最後會獲得什麼樣的選民或者公民;自己的群眾與執政基礎,是來自於什麼樣的人?過去有一個黨玩弄這套,愚弄了兩千萬人幾十年。現在換成另外一群人,出於一樣的目的,用一樣的手法,繼續一樣愚弄自己的支持者。說什麼普世價值,真的是活見鬼。很想罵髒話,但覺得用我自己的版面罵那些人,實在不值得。
昨天有一位來自對岸瀋陽的年輕女遊客王捷,在太魯閣被落石意外擊中,不幸身亡。此人與台灣人無冤無仇,年紀輕輕,服務於外商,應該不具有公務人員身分。
我知道台灣很多人對於來自對岸的人民有各種複雜的情感,尤其對岸經濟起來之後,這種情緒更複雜了。但我直到今天才知道,這種情感與仇恨,可以到這種程度。一個外來的旅客,客死異鄉,會有將近30%的人,表示「高興」。
對於一個人的逝去能夠表示「高興」,那是多大的仇恨?
對一位你這一輩子沒有見過面沒有聽過名字花了大把金錢來自己土地旅遊的人有這麼大的仇恨,那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但台灣有這麼多人都做得到!只因為她來自對岸……
我到今天才從這些數字清楚體會到,這種意識型態與仇恨教育有多好用,也多成功。希特勒若今日到台灣,也會覺得佩服。畢竟他當初操作了這麼久,用了這麼多的方法,讓日耳曼人仇恨猶太人,還未必這麼有效。
但我看了這些數字覺得相當害怕與難過。仇恨教育者,你真的要讓你的選民仇恨這麼多人嗎?當你往生的那一天,也希望有這麼多人點「高興」嗎?
2010-01-28 20:56 / Richyli.com 李怡志
55台幣!

八樣東西。

看起來有點雜XD

跟關東煮有得拚!
2010-01-27 14:31 / Richyli.com 李怡志
台灣很多人喜歡到歐洲旅遊,搭火車(其實挺貴的)。昨天剛好看到 iPhone App 推薦了我一款瑞士國鐵的App SBB Mobile,用了一下,值得推薦給大家。
大家也知道,瑞士就在歐洲的中間,而且歐洲的火車都是通的。所以呢,瑞士下載的火車時刻表查詢軟體,大部分歐陸主要國家也都可以用,就是這樣。我查了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波蘭、捷克的地名,其他的各位可以再嘗試看看。
可以輸入地點查詢,也可以靠定位查詢,很厲害。上面那個房子,是「自家」,如果你有輸入,就可以自動告訴你下班回家的火車是什麼時候。

Rolle就是我們公司的歐洲分公司所在地,如果從歐洲分公司想到英國分公司怎麼走呢?

點進去還有細部的資訊。瑞士國鐵還有客滿程度的指標,但歐洲不一定每個國家的鐵路都有。

這個歐洲鐵路時刻表軟體還可以「模擬」火車到哪了。當然,歐洲的火車是會誤點的,所以不要盡信。

常用的行程,可以輸入到我的最愛。

決定好了之後,透過這個軟體就能買票了。就是這麼簡單。

這樣的軟體,多少錢呢?不用。是瑞士國鐵「免費」提供的。
但,為什麼你在台灣要花錢跟第三方買類似軟體呢?台鐵沒有,高鐵這麼簡單也不做。我就不知道了。
標籤: 火車, 旅遊, 歐洲, 鐵路, app, europe, iphone, travel
2010-01-26 23:04 / Richyli.com 李怡志
每天聽耳機,擔心聽力受損嗎?
今天在iphone上發現一個聽力檢測的app,給大家參考。

這個App uHear有兩個模式,一個是聽力,一個是環境噪音。都需要安靜的環境。

擔心聽力不好的可以試用看看。我做了後發現,我的房間真的很吵XD

2010-01-22 20:50 / Richyli.com 李怡志
老實說,現代商業與服務業的特色就是「方案特多」、「數據超雜」、「眼睛有夠花」,所以別說消費者看不清,說不定廠商自己也看不明。有空時畫圖表,這時候或許有點幫助。
如各位所知,我剛辦了iPhone。方案超多,組合更多。我那時候就乖乖選了吃到飽中最便宜的方案。老實說,我也是辦完之後,才知道預繳的那些費用,是可以抵消費的,而不是押金。
今天仔細算了一下數據,決定把圖畫出來,給大家參考。挺有趣的。參考的資料,是2010年1月的mPro方案。只能保佑我的理解無誤。若中華電信方案複雜到老百姓也看不懂,那也不知道要怪誰。
我的認知是:24個月綁約期間的最低持有總成本,應該是機器的費用,加上預繳費用(前兩者是拿機器的時候就要給了),加上24個月的月租,減去可扣抵金額。
如果我沒有認知錯誤的話,這表格中沒有說的幾件事,畫成圖表或許容易讀一點。
- 首先,iPhone3GS不論16G或者32G,每一台機器的總領機費用,在同一機型幾乎是一樣的。16G就是23,000左右,32G是27,000左右。如果你申辦2549(讓我…)方案想花27,000把16G帶走,應該也沒有人會反對。
- 其次,24個月的最低總持有成本(每個月都沒有打超過送的時間),在4個吃到飽的方案中,除了2549方案,都差不多。16G是3萬出頭,32G是3萬5到4萬左右。2549方案則明顯貴許多。
- 第三,方案越貴總持有成本越高?未必。這就是人類的弱點啊。如果我沒有算錯(相當緊張),1349方案在24個月當中的總持有成本,竟然低於1049的,來人啊,評評理啊!
還有,持有iPhone有一樣很可怕的花費,就是買軟體、測試軟體,這是一個看不見的錢坑,周邊也是,一個一個坑橫在眼前,等客倌自己心甘情願往下跳。
2010-01-18 09:00 / Richyli.com 李怡志
買了iPhone這麼多天,每天都在「主攻」一個領域,包括新聞、擴增實境、商務、遊戲、非營利與慈善等等,這個週末才開始有時間慢慢研究電子商務與大品牌的應用。上網抓了幾個平常就有交易的電子商務網站 App,還有美國的大連鎖通路,才開始嘗試 Amazon ,就被嚇到了。
只能說,Amazon你可以再過分一點。(握拳)
我服務的公司雖然有經營電子商務,我的座位也曾經一度在電子商務部門中(孤兒),但我與公司經營的電子商務沒有啥關係。不過呢,身為一個有30多年經驗的消費者與長期的網路經營者,對於電子商務這件事情的使用者經驗與洞見還算有一點點。
現在越來越多人會去實體的商場「逛」,純逛,大逛特逛,但未必真的要買,想買,會買。就算要買,也可能想要上網多比三家。例如去誠品享受氛圍,但卻去博客來下單,這種人大家身邊都有。(有些也不買了,喜歡的內容直接拍回家,這種人我們公司也有 XD)
但這樣的比價行為有時候並不方便,你要抄下商品的資料,回家後上網查詢,如果網路的價格比實體的貴,你就不知道要不要回實體店面買,還是上網下單算了。這之中存在時間、地理與資訊的落差。有時候,你看到了東西,還未必確定知道那個產品叫做什麼,或者型號,這樣更增添了「回家上網比價」的困難度。
可怕的Remembers 照片產品搜尋功能
Amazon在iPhone的App裡有一個功能叫做Remembers,我翻譯成「記得要買」,這功能,就跟剛剛說的一樣,過分。
首先,你可以針對想買的東西,拍張照片。然後,上傳給過分的 Amazon。這個功能就有點類似,你想要買某樣東西,把東西帶到店裡,跟店員說:「我要買這個,你們有沒有賣?」
如果實體店面,店員只好從有限的個人經驗,來判斷這是什麼東西,店裡有沒有貨,如果是自己沒有賣的品牌或產品,有時候直接說沒有。「那你知不知道哪裡有在賣這個?」「不知道!」很親切,不是嗎?
同一時間,你把照片傳上 Amazon,然後很快就會收到 Amazon的回復。「親愛的主人,你說的是這個嗎?」我自己拿在美國 Walmart 買的血壓計測試,真的是嚇死人,照片傳上去,馬上跟我說我找的就是這一台。
真的,當我收到 Amazon 的通知時,大有一種「多啦A夢你不要再躲了我知道是你弄的」如此錯亂的感覺。
品牌、型號、功能一模一樣,你說過不過分?我只是提供一張照片而已。如果外面的價格比網路上貴,消費者邊逛邊拍照,整家店逛完,他也在網路上比好價,下好單了。
我又拍了一些手邊的電子產品,Amazon幾乎都找到了相同或者功能類似的產品。
有經驗的店員,特別是老店的店長、老闆,可能可以瞬間告訴你那什麼,有沒有貨,賣多少錢,那 Amazon 要多久呢?
英文書神準,產品也不賴!
我家什麼沒有,外文書最多,測試了6本,2本美國的,1本英國的,Amazon花的時間跟我去光華商場買漫畫差不多,最快只要 7 秒鐘左右,就跟你說是哪一本書了,這還包含資料上傳與下載的時間。一本冷門的英文雜誌,3分鐘回報。只可惜,查日文、法文書各一本,資料庫還沒跟外國Amazon串接,失敗。書的背面?很抱歉無用。條碼?也不行。
其他的東西,有時候久一點,大約3-10分鐘之內,就告訴你這是什麼,或者可能是什麼。我一共查了:
- iPhone 線控耳麥(能找到我真的很佩服,照片上面線這麼多)
- Crocs 鞋(找到一模一樣的)
- IKEA 目錄上的摺疊椅(找到非常類似的)
- IKEA 目錄上的櫃子(找到的是單格櫃)
- 4代iPod(推薦我 iPod mini)
- Hershey可可粉(一樣)
- 液晶電視遙控器(推薦我萬用遙控器)
- 貝多芬50 CD套裝合輯(精準)
- 吹風機(推薦我另外牌子的)
- Sony電池充電器(命中)
- 檯燈(推薦我其他牌子的,但重要的是看得出來是檯燈)
- Nokia 2600 手機(因為停產一百年了,所以出現下一代機 2126i)
- 我的自拍(出現阿部寬寫真集~~好啦,實際上出現了這個,很無言,Wise Chinese Man 是嗎?)
網路商店就在口袋中
未來當這樣的技術更發達之後,傳統的店家面對的就不再只是「網路商店」,而是一家家藏在客人口袋中,實際上默默開在你店裡面的巨型商場了。客人會在你的實體店面中,同時跟另外的廠商詢價,下單,甚至拿網路上查到的價錢,跟你討價還價。不用等「買貴退差價」,直接就跟你說,這個價格你如果不賣我,我就按「確定」了。
怎麼防治呢?在店內安裝手機訊號干擾器吧!然後店內四處貼滿「禁止拍照」的貼紙,這樣不知道能幫多少。要跟唱片業一樣,從「娛樂商品製作發行」轉型成提供五感經驗嗎?
標籤: amazon, ec, iphon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