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宅圖表課10X10圓滿完成


昨天晚上是情人節,依照慣例還沒有結婚的朱學恆就會號召其他人跟他一起共赴國難,抵禦外敵,堪稱宅心仁厚。跟朱學恆認識好幾年了,多少欠他一些人情,最近上Google查朱學恆,底下建議的關鍵字竟然出現了「朱學恆最後的演講」,看了不禁令人欷噓,但他低調不說,我也不方便問。這次他邀請出席阿宅活動,我立刻就答應了。

不過朱國宅、朱豪宅通常請的特別來賓都是妹,有些還是正妹,七個串場講師中僅有小弟為陽性,既不能以美色取勝,又不擅長插科打諢,那我要幹嘛呢?最近媒體上經常出現「宅」、「宅男」、「阿宅」這些字眼,但其實我們阿宅也是人,而且,大部分真正活躍、願意出來參加活動的「阿宅」,都具有相當高的學歷跟專業知識。想來想去,針對高級專業人士,我也只能講「商業數據分析評估與績效溝通簡報」了,前面那串字濃縮起來,又還是「圖表」。

一個講師只給10分鐘,哇!現在很流行這種快速演講,從7分鐘到20分鐘的都有,每次看18分鐘為上限的TED,就覺得講短比講長要難。對於我而言,講短講長都沒有太大問題,畢竟每年內內外外講超過50場,但這次要同樣的東西連續講10次,每次10分鐘,還外加互動,就有點考驗了。

由於10分鐘不太可能講太多圖表的理論、繪製、數據分析整理、視覺化資訊呈現等等,所以這次特別改成「圖表識讀」(Visual Information Literacy),藉由不同的圖表類型與資訊組成,來「看看」圖表能夠表達什麼訊息。這一部份的內容是新的,以前都沒有上過,但以後都會放進課程當中。

昨天總共以折線圖、橫條圖、散佈圖及圓餅圖來示範,每一個圖有不同層次的呈現,例如主資訊、參考資訊、背景資訊等等,然後請阿宅(也就是真實社會中的專業人士)輪流說出在圖中看到的資訊。

現代專業人士因為有了試算表軟體,所以畫圖表相當快,30年前畫圓餅圖,動輒要幾十分鐘,現在只要一秒,所以繪圖之前,絕少問問看自己到底要畫啥,傳遞什麼資訊,畫好之後也沒有仔細看圖表到底有沒有呈現資訊。透過圖表識讀,起碼有機會認真去「看」圖表,我想這對聽眾或我而言,都是一次新鮮的機會。

其實這次還準備了「壞圖與好圖」的比較當成buffer,可惜只有最後一組,也就是不用繼續換場的那一組有機會聽完。

現場當然不可能發意見回饋表,但還是希望有人可以給我意見回饋啊,感恩。

標籤: , , ,



 燦坤與全國電子的競爭廣告令人瞠目結舌


電子3C賣場以後要把毛利率跟獲利率貼在門口。按照這個邏輯,circuit city有沒有可能是更好的3C通路?

100_4110

標籤:




從1999年在Aktins的書上讀到Cause Related Marketing之後,就一直在觀察台灣的CRM發展,目前一般都認為安泰馬拉松是經典之作,不過這對於安泰一直換老闆一點影響也沒有。

Cause Related Marketing,現在大部分翻譯為「善因行銷」,早期也有人翻譯為「議題行銷」,大致上就是指商業機構透過各種資源贊助非營利組織或與非營利組織合作,例如很多人皮夾中都有慈濟啦什麼的信用卡,或者本產品收入捐多少給某基金會(例如……每包香菸捐50元給董氏基金會),或者發起企業聯名募款等等等等。

書上說國外有很多企業會直接會以非營利組織的名稱生產產品,不過在台灣我很少看到。前幾天去逛傳說已經快要收的Dean & Deluca,東摸西摸感受一下有錢人的氣息(所謂的福氣啊),結果竟然看到有賣香皂。仔細一看,不得了,這塊歐舒丹的香皂上面,怎麼直接印了奧比斯的Logo啊。

Orbis/L'Occitane Soap

定神一看,這包裝的形狀不就是奧比斯空中眼科醫院的垂直尾翼嗎?真有意思。100%的售價(應該是在國外的售價吧)會捐給奧比斯,背後還有英文與法文的說明,肥皂與包裝盒產地是在西非的布吉納法索,也相當「政治正確」,當然,一定要是「公平貿易」的。

Orbis/L'Occitane Soap

打開來看,肥皂本身更有意思,也更令人不捨得用。真是一件經典的CRM產品。盒子上不是印了很大的「Teddy Bear」嗎?打開來怎麼是這種形狀?這一塊是什麼東西?

Orbis/L'Occitane Soap

客倌息怒啊。上面這一塊就是泰迪熊啊。奧比斯的目的就是要對抗視障,明眼人要體會視障,除了殘障體驗營,或者去黯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體驗「四感」,吃一頓黯飯(Dinner in the Dark)外,還有什麼方法呢?這塊肥皂就是了。這就是視障雕塑家Martin F. Rubio心中的泰迪熊啊。

我雖然只有去旅館的時候才會偶爾用到歐舒丹,平常對這個品牌沒有什麼感覺,不過這個CRM商品,卻真的值得台灣的企業與NPO一起學習。

標籤: , ,



 從微網誌到微社群的Plurk


在每一個聽過的服務上開帳號,基本上是生活與工作的一部份。至於會不會真正投入,就要看緣分了。通常的情況是開得很早,然後舉目無親,就跑了。我不是那麼自High型的人,台下無人我也說不出話來。等到過一陣子發現人多起來,或者周遭開始有人問我有沒有聽過,才會回頭看看。有的時候則是因為開了帳號,莫名其妙增加了許多「訂閱者」或者什麼追隨者、粉絲、朋友之類的,才會又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種事情近來發生在Facebook、Twitter及Plurk尤其明顯。Facebook中文化之後(非常重要),慢慢台灣的使用者開始多起來了,然後一堆人發現這可以跟前公司的同事聯繫之後,就開始把真實的人脈拉進來,不論出於真正的友誼還是壓力,隨便一拉就是一串,突然之間就變得很熱鬧,真實生活的社群開始透過網路串連。

與Facebook平台式的包山包海架構比較起來,被稱為「微網誌」(Microblog)的Twitter就單純多了,有點像是把Facebook的Status Updates或者News Feed抽出來,甚至連Live Feed的功能都還不到。對於不需要這麼多聯繫的人而言,在Twitter寫一寫就夠了。而且Twitter早期的隱私設計很有趣,不是開放就是關閉,結果很多人拿來養自己的小圈圈。由於互動的機制比較少,所以比較偏向單方面的抒發情感及發布訊息,說是微網誌並沒有太大差異。

另一方面,Twitter的線性閱讀方式也跟讀RSS Feed很類似,只可惜不能夠在一頁上面放200筆、1000筆,讀起來也很花時間。而且熱情的使用者相當多,經常一貼就是好幾篇,經常看來看去就是某幾個人的。基本上把Twitter當成微網誌是十分適合的。

去年開始有人推薦我用Plurk,一樣的,帳號開完就跑了。沒想到半年來,一直有人加我,雖然啥也沒做,但是加我的人還超過了50人,獲得了一張貼紙,我才驚覺Plurk上人數可能也不少,所以開始誠實面對加我的人,也來Plurk上操作看看。當然我也非常好奇,怎麼會這麼多人要追蹤一個完全都沒有更新的Plurk呢?還有,Plurk上怎麼(又)出現這麼多人了呢?

Plurk與Twitter最大的差別,就在於立體化的時間軸(Timeline),Twitter是完全線性,比較類似電視或者報紙的邏輯,但Plurk就是立體的了,時間軸底下,還有話題的軸。這兩個軸合在一起,就跟線性邏輯完全不同了。Twitter雖然可以回應、討論,但終究是一條一條線性的軸彼此偶然交錯而以,大致上還是只有一個軸。

Plurk的立體話題軸,事實上就是一個一個迷你的討論區。這樣的功能在Facebook當然也有,Facebook也可以讓所有朋友在同一個話題下繼續討論,或者雙向討論。不過Facebook太強大了,所以這樣的功能只是所有功能的其中一個,很快就被埋沒了。

Plurk當然還有一個很強的「Karma」(業)系統,讓許多人為了追逐那上上下下的數字(業力),可以天天上去,並且與他人互動,造口業。但我想立體的雙軸設計,才是Plurk吸引人的地方,而且人數越來越多。

許多有操作社群天分的人,都在上面經營了自己的微社群或者粉絲俱樂部,目前我看到最強的,就是遠在日本的一位台灣婦女,粉絲(單向追蹤者)及朋友(雙向追蹤者)將近5000人。

說實在,台灣有一些「政黨」,搞不好都接觸不到這麼多人,但卻有一些「個人」,隨手一號召就是幾百幾千人,等到無線上網更普遍之後,甚至即時動員到這麼多人。就以5000人來說,即便有效接觸率只有10%,動員成功率只有30%,那也是150人。如果經常在立法院周遭走動,就會知道很多政黨或政治人物如果不花錢,連50人也動員不了。

歐巴馬這次選舉得利於Web 2.0許多,今年台灣會不會有人因為無名小站、Facebook、Twitter或者Plurk而選上呢?

標籤: , ,



 Roodocle


roodo navigation


Monocle design

Monocle navigation

標籤: ,



 Google的真心話


這大概是最近幾天網路界最大的事件啦,影響的人應該不少。那就是突然之間所有搜尋結果都變成會有害電腦,其實這大概是Google的真心話吧。有圖有真相。

Google的真心話

標籤:



過去一年最熱門文章:
KIVA把錢借給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