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圖解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我自己買不起車、也不會開車,所以之前對於豐田這家公司並沒有太多的了解,頂多就是三個圈圈的Logo,或一堆一直加重「好爸爸」壓力的電視廣告而以。

話說台灣只要「圖解」的書我幾乎都會買,所以在前天晚上在書店看到韓國來的《完全圖解TOYOTA》後,沒有想太多,就刷卡贖身了。書上是寫「圖解」,但內容是貨真價實的漫畫,或者「圖解式漫畫」,風格與李元馥的漫畫歷史系列一模一樣。

原來豐田自己有一套完整、嚴密的生產流程管理方式,就稱為トヨタ生産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或做「豐田生產方式」,以前經常讀到的「Just in Time」就是從此而來。TPS也一直紅到國際上,到了美國還被改為「精實管理」(Lean Manufacturing)。

昨天花了上午跟晚上兩段時間把書K完,心中暗嘆:「好險,第一次看是買圖解的」,因為豐田生產方式還挺複雜的,裡面的包含的元素很多,加上許多現場操作的部分,光看純文字的書籍大概會暈倒。

豐田生產方式大致上是基於美式生產線而發展的日系生產線,裡面有很多細膩、日本化的部分,將輸送帶生產中完全不帶人性的那個部分重新加上了人的價值,例如一人多工、U形輸送帶,讓原本每個人或每一個點都只處理生產流程中一項工序變成一人或一組人處理多項工序,甚至能夠交叉生產多種產品,這樣可以讓操作員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比較有成就感,對工作的歸屬感、認同感可能都高一些,多少也有一點Coaching式管理的感覺在裡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書末的幾個採用TPS的其他企業,例如Canon原本利用輸送帶生產一台影印機需要60人,花2小時,所以是120工時,但改成TPS後,可以有只要14小時就能生產一台影印機的4人小組(56工時),甚至多工的技能不斷成長後,可以培養獨自花4小時就能組裝一台影印機的超級師傅。這樣的改變儼然就是另一種(反向的)「人月神話」。

雖然書中其他部分都看懂了,但是「看板」的部分還是有點模糊。在Just in Time的拉式流程中,看板顯然是資訊流與視覺管理的重要關鍵,後端生產完一樣產品後,看板就往前端跑,這樣才能保持零庫存。不過看板的數量實在太多了,而且每一個過程都用到不同的看板,如果我今天要移植到其他產業,老實說看過了還是不太會,或許還得找到其他的書來參考看看。

標籤: ,



 管理大師Keroro分享第一手經驗


在台北想要假裝自己很有水準,難免要定期去誠品逛逛。現在誠品不簡單啊,門口坐了兩排煙槍,負責送往迎來的視覺與嗅覺特效。

小小逛了一下,突然看到此書:

共鳴領導學

想說,這些我在Keroro軍曹中都看過了吧?!Kerokerokerokerokerokerokero~~

剛剛上博客來,又查到兩本相關書籍,Keroro同好不可錯過:

標籤:



 所以說,選誰都一樣


土城看守所

打開報紙一看,哇,位於土城的台北看守所(也常被稱為「土城看守所」)要搬了。

搬遷土城看守所是誰的政見?羅文嘉是也。羅文嘉有沒有當選台北縣長?這次沒有。那土城看守所還有沒有要搬?有咧!所以說,台灣的政治是很奧妙的。

國外大部分國家的政治光譜是分左右,可惜台灣沒有。左派、右派的政見是很不一樣的,涇渭分明,你要加稅、我要減稅,你要增加移民、我要趕走移民,政見完全不同,不容易被對手借用,否則,我還投票幹嗎?如果選誰其實都一樣,就直接辦選美或亂數挑選不就得了!

在台灣沒有這麼複雜,就我看來不管藍綠,國民黨、民進黨目前全部都是右派政黨,而且統獨問題又不可能立即被解決,所以選誰基本上差異不大,你的政見如果我沒有提出,也沒有規定我不能執行,因為都是右派,所以執行對手政黨的政見一點疙瘩都沒有,愉快得很。而且地方選舉的政見就更看不出左右或脈絡了,全部都是「建設」。

羅文嘉說要遷走土城看守所,周錫瑋可以不用選前提出,反正很多選民事實上也不會這麼仔細去看政見,你只要好好去「選舉」,選上了之後,自己的政見或他人的政見,都可以再慢慢決定要不要執行。如果你花很多時間去制訂白皮書、規劃政見,最後沒有選上也不用遺憾,反正你的政見依舊可能被執行,成功不必在我,從政者應當有這樣的氣度。

蘇花高

今天另外一個公共政策也很讓我驚訝,就是蘇花高速公路。不論是總統選舉或縣長選舉,選民已經完全不知道「我如果反對蘇花高,票應該投給誰」了。

所以說,台灣有些選民看長相選候選人,並不是一件什麼不好的事情啊!如果政策都差不多,我當然要選一個好看一點的,生活已經很悶了,選醜人跟自己過不去做啥?站在網路新聞工作者的立場,如果選誰都一樣,最好大家還要選名字全部落在Big-5字集中的。容易出現亂碼的政治人物,(在網路新聞實務上)實在很令人討厭啊!



 我看學學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最知名(或許也昂貴)的學制外民間營利教育機構學學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開張營業,因為價格、用人、土地使用等等都引發了不少爭議。但這些爭議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台灣而言利多於弊,並非全然壞事。

提升講師費用

我看了學學文創的講師名單,裡面確實有許多非常優秀、甚至平常不太容易請來開課的講師,例如吾友賴治怡女士。但也混進了一些,唉,用雜碎或垃圾形容或許有點太過份了,只好說是濫竽。

賴治怡女士一堂2小時的課收1,000,我覺得在台灣雖然算很高,但賴治怡值得這個價錢,這本身並無可議之處。不過那些濫竽也能夠收1小時500,這才是學學文創本身最有創意的一件事。先前我覺得台北市最有質感的「文化創意課程」是誠品講堂,10張套票買下來,1小時才150。而且誠品在商業區,場地成本不會低於在工業區的學學文創。那些濫竽的課程如果也能夠價值1小時500,對於這整個產業是極佳的激勵,未來有更多的課程可以開價1小時1,000、3,000、5,000。講師的生活品質提升,(理論上)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備課,開課的單位例如動腦講座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也能夠花更多時間開發課程,提升整個產業的品質,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啊~~~福氣啦!

促進進修費用抵稅

教育訓練課程的學費提高了,大家的支出也增加了,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為啥在台灣一般納稅人接受教育訓練或買書不能抵稅,但企業可以,政府不是都叫大家終身學習嗎?我自己每年花錢上課的錢不多,1年約萬元上下,但買書的錢可以多達10萬以上。學學文創有資源去搞媒體公關、去應付台北市政府,不如花更多的資源去遊說中央政府跟立委,讓一般老百姓進修、買書的費用可以抵稅,而且實報實銷,獨立於目前的列舉扣除額之外。如果學學文創未來就地合法,那顯示「政府遊說」相當有一套(這就可以開課啊,一堂50,000也有人搶著上),不如順便去行政院跟立法院Lobby一下下,讓我未來買書或上課時心情好一點點(我少繳6%的稅,就是94折耶!)。

當然,講師的收入都提高之後,很多人也會抱怨演講授課稿費每年18萬的免稅額度太低吧。順水人情,如果有人去Lobby,這部分最好也提高到180萬。

重新檢討都市計畫分區

學學文創絕非北市第一個不顧都市計畫土地分區使用而試圖在工業區開設「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司。

中時報系早年一直以日本讀賣集團為模範,讀賣有巨人、時報就有時報鷹;讀賣有旅行社、時報就跟讀賣合作;讀賣有讀賣會館,時報就在內湖蓋了時報廣場。時報廣場有很好的表演、展覽空間,但你聽過什麼活動在這裡辦?幾乎沒有。為什麼?時報當初斥資鉅額在這邊蓋了多功能的「文化創意產業」空間,但當時遭遇的情況與學學文創類似,就是因為所在地係工業區,所以使用起來綁手綁腳,據說余老先生生前一直耿耿於懷。學學文創裡面有一堆媒體文化人,包括時報出身的,對此不可能不知。

另一方面,學學文創這個名稱底下其實有兩間「公司」(都不是Non-for-profit哦),一間是學學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楊渡、詹偉雄、于國華等媒體前輩都擔任董事,登記的營業資料看起來比較像是百貨公司;另一間是學學文創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與前一家公司同時都登記在同一地址,不過董事全部都是一家人,除徐莉玲外,其他家人都是實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營業登記包括特定專業區開發業、投資興建公共建設業、工業廠房開發租售業、住宅及大樓開發租售業、不動產買賣業、不動產租賃業,既然有這樣的背景,就應該知道工業區目前可以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也知道工業區比商業區的優惠在哪裡。

依照台北市的短期補習班管理規則,「補充國民生活知識傳授實用技藝或輔導升學為目的,對外公開招生收費授課有固定班址,預收學生人數並達五人以上」就是補習班,其實「補習班」這三個字在此並無任何貶意,只是要與正規學制內的教育區隔而已。有同樣行為的「文化創業產業」到底與政府規定的補習班有什麼差異,我想這些都可以供社會討論。但如果學學文創能夠事後就地合法(一定會的啦),那麼未來所有的「文化創意產業」當然都可以比照辦理。

文化創意產業可廣泛了。補習班就不用說了,百貨公司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體現,當然也可以開在工業區,電動玩具店屬於數位文化產業,是根正苗紅的文化創意產業,這應該也不會有人有任何意見。或者這樣說好了,如果文化創意產業能夠開在工業區,那麼有哪個產業不能與文化創業結合在一起的?這樣商業區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都市計畫分區還有必要嗎?

標籤: , , ,



過去一年最熱門文章:
KIVA把錢借給全世界